星期一, 7月 09, 2007

The Pilgrimage to the Dark Tower

這絕對不是一條容易的路。

中古世紀的歐洲,天主教徒要從羅馬到耶路撒冷是非常辛苦而且難以達成的,他必須要跋山涉水,歷經重重險阻,才能到達目的地。但是在當時的教徒心裡,他們還是認為值這種旅程是神聖的、不可取代的,也唯有經歷過這些苦難,那種他們所渴求的宗教神性才能發散出來,所以他們把這種必須歷經苦難、折磨,才能彰顯神性的歷程稱為pilgrimage:「天路歷程」。歷時195年的八次十字軍東征,是當時歐洲天主教徒的「天路歷程」;唐朝玄奘法師從長安隻身前往天竺取回657部佛經,也是「天路歷程」。

史蒂芬‧金的《黑塔》系列,描寫世界裡(故事的世界)最後一位槍客羅蘭,找尋世界上(或許是所有的世界,當然也包含我們的這個世界)的一種存在,一種關鍵,所有存在的連接之處:「黑塔」。第一集「槍客」描寫的就是羅蘭在荒漠中追尋自己的使命,歷經被背叛與背叛,目標是一個黑衣人,而從黑衣人身上才能找到前往「黑塔」的關鍵。而羅蘭的世界「時間」不是等速前進的,讓羅蘭(也讓身為讀者的我們)無法確定一覺醒來,是過了一小時、一天,還是一個禮拜?第一集的敘事方式也因此是片段的、不連續的。無可否認的,第一集對我來說是一本閱讀門檻比較高的小說,在閱讀的時候,我必須時時確認羅蘭在哪裡做了什麼事,而往往一個分心閃神,我就跟羅蘭一樣,迷失在尋找黑塔的路程中,惶惶不可終日。第二集「三張牌」就好了很多,至少我的閱讀速度比起第一集快得多(很多!)。第二集裡羅蘭必須要找到黑衣人用塔羅牌預言的「囚犯」、「陰影夫人」,還有「死神」(雖然死神不是來找羅蘭的)。而看完第二集以後,我想我就跟艾迪口中的羅蘭一樣,得到了「黑塔癮」。

史蒂芬‧金從1970開始撰寫《黑塔》系列,到最後一集《黑塔》出版大約歷時30年。他承認在一開始(或許現在還是)黑塔的名氣遠不如他自己其他的作品,例如:《末日逼近》(The Stand)。在他的創作過程中,一直保持(雖然間隔有點長)《黑塔》系列持續有作品出現,他也一直相信上帝會讓他有時間來完成《黑塔》系列。直到二十世紀末的一場車禍,讓史蒂芬‧金下定決心要完成羅蘭的故事。史蒂芬‧金對於車禍這件事是這麼說的:「……如果那天那輛撞我的車再大一點,或是撞的再正面一點,我想事情就會變成有人在喪禮上獻花致哀,而家屬答禮,然後羅蘭的故事就留在那裡,沒有完結,至少不會是我來完結。」

雖然我知道這麼說很不應該,可是我還是想說:「Thank God!」

我想,《黑塔》的故事不只是描寫羅蘭追尋黑塔的「天路歷程」,同樣也代表了史蒂芬‧金在他寫作生涯的「天路歷程」。史蒂芬‧金和羅蘭一樣都在創作/尋找「黑塔」的路上,找到了他們心中的那一塊神聖而不可取代的地方。


同步刊載於PTT book板、Fantasy板,以及我的部落格
http://akirajacky.blogspot.com

沒有留言: